校属各单位:
为深入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)(中发(【2004】16号)和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》,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现就我校学风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。
一 加强和改进我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
1、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、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,也是学生思想品质、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,是大学精神和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学风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。加强学风建设,培育优良学风,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;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践行“勤朴敏信”的校训精神,形成“自立自强,乐业乐群”的良好校风,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。
2、近年来,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,长期坚持开展“教学活动月”和“学风建设月”活动,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、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、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成效明显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在学风建设中,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。具体表现在:一是部分教师育人的意识不强,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;二是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强,对来来职业规划定位意识模糊;三是学习风气不够浓厚,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学风的局面尚未有效形成。因此,加强学风建设是当前我校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。
二 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
3、加强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:坚持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;坚持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;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;坚持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相结合;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。
4、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:
(1)总体目标:
努力提高毕业生合格率、知识技能型证书获取率、科技竞赛获奖率、考研录取率、一次性就业率。形成勤于学习、奋发向上、诚实守信、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,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,终身学习的习惯。
(2) 近期目标:
通过规范管理,科学引导,狠抓“五率”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,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,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,使优良学风逐渐成为我校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三 进一步完善抓教风促学风的综合措施
5、强化师德教育,增强学风建设的感染力。要牢固树立“大德育”观,通过开展优秀教研室、教师师德标兵等系列评比,强化教师育人职责。构建机关处室联系班级,行政管理人员、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等制度强化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意识,激发全员推动学风建设的内部活力。广大教师要把面向学生、依靠学生、为了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,既要教学生知识,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做事;既要提高业务水平、又要紧密结合教学、科研及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,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,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
6、深化教学互动,增强学风建设的推动力。加强教学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,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。继续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,以社会需求为导向,科学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,不断深化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,深入推行学分制、混合式教学、基础课分级教学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制度,丰富人才培养模式。
7、严格教学管理,增强学风建设的保障力。进一步完善教学健康和评价机制,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。规范教学过程管理,严格规范教学计划,强化教学纪律,坚持课堂考勤制度、作业批改、答疑辅导等教学管理制度,保证良好的教学运行秩序。加强考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,由对知识能力考察向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察转变,提高考核的有效性。探索建立一批开放型和创新型实验室,努力为学生提供综合性、设计性、创造性较强的实践环境。
四 营造学生自觉学习、自主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
8、加强思想教育,增强学风建设的目的性。进一步构建思想教育贯穿学风
建设的长效机制。通过深入开展新生入学专业教育、职业规划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成长成才教育、校纪校规教育、立志诚信教育,把思想教育贯字学风建设的始终,构建学风浓、班风正的良好学习环境。
9、树立先进典型,增强学风建设的导向性。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学生奖励机制,坚持集体与个人典型评比相结合,开展以先进班级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评比,大力构建集体激励机制;建立和完善学生个体评价多样、评价主体多元、奖励资金来源多渠道,以树立学生道德上的楷模、学习上的典型、工作上的标兵、创新创业上的能手的多元激励机制,通过榜样引导,推动学风建设深入开展。
10、加强行为管理,增强学风建设的规范性。通过建章立制,加强管理,促进学风建设。一是坚持和完善学生上课、早晚自习、按时就寝、晚归、外宿等制度,深入开展督导检查,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落到实处;二是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,把学生社会实践、诚实守信、科技创新等内容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;三是建立学风预警制度,对处在留降级、退学边缘、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的学生提前警告;四是严抓考风考纪,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好转。
11、实施职业生涯教育,提升学生成才动力。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,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全员性、全程化、全方位的职业生程规划教有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、择业观和就业观,努力提升自身就业能力、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。实现大学生生涯设计与素质拓展,创新能力、技能水平等教育培养有机结合,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12、加强大学文化、大学精神的建设与创新,增强学风建设的外在推力。一是通过建立先进的制度文化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、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环境,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、示范、辅射、育人作用。二是通过塑造先进的大学精神,教育引导全校学生“自立自强、乐业乐群”,努力践行“勤朴敏信”校训精神,激发学生勤奋学习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。
五 以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导向,推动学风建设
13、深化素质拓展平台,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。积极对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,丰富和完善“课程化设计”、“个性化服务”、“学分制管理”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运行机制。坚持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,浓厚学术氛围,满足学生求知欲望,提高学生学术修养,扩大学生知识面,各教学院(部)可以根据学科专业和年级特点组织各种专题讨论会、学术报告会、学习竞赛等活动,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。加强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和活动指导,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满足大学生多元文化发展需要。积极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,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。
14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,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、组建大学生创业俱乐部、开展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等形式,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实践。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,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、开放性实验室、创新实验室等基地建设,积极拓展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。全面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,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,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,激发师生参与创新教育的热情。
15、构建学生实践技能教育体系,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,加强大学生实践技能性教育和比赛,以竞赛活动为载体,以项目推进为依托,注重活动项目与学科专业相结合,校级管理与教学院(部)承办相结合,注重实践与能力相结合、个性与普及相结合,以点带面、全员参与,大力推行多证书制,切实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。
六 把学风建设贯穿到课堂、班级、宿舍和家庭
16、以严肃课堂教学纪律为切入点加强学风建设。建立健全《课堂考勤细则》、《课堂守则》等,狠抓课堂教育行为规范,提高课堂学习效果。
17、积极创建“优良学风班级(宿舍)》”,深入开展班级(宿舍)学风检查评比,创造班风正、学风浓的良好学习环境。特别要推出一批思想健康向上、学习热情高涨,学习成绩好的班集体、宿舍和学生典型,推广交流经验,使其产生榜样、示范和辐射作用。推行党员“一帮一”扶助措施,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。
18、注重发挥学生家庭、社会的教育功能。加强家校联系,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、生活情况。邀请杰出校友、社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,共同做好学生的成长教育。尤其要做好经济困难学生、心理问题学生、学业受挫学生等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,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。
七 加强学风建设的研究与保障
19.健全由学校党委和行政统一领导、教学院齐抓共管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体制,形成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强大合力。以校学生工作党委为依托,定期研究解决学风建设实际问题。各教学院相应成立学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学院党政领导是本单位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,对本学院的学风建设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并制定实施办法,
20.加强对学风建设的考评。继续完善教学院学生工作状态评估办法中的学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,重点把学生上课到课率、考研率、就业率、技能证书获取率、考试违纪率、考试通过率、各类竞赛获奖率等纳入学风建设指标体系,定性定量地评价学风建设情况,促进班风、学风、校风的进一步好转。
21、加强学生党员、学生干部的教育引导。通过开展学生党员示范岗、学生干部挂牌等措施,发挥学生骨干在思想上的引导作用、学习上的榜样作用、工作上的表率作用、生活上的模范作用,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。
22.广泛开展学风建设调研,加强学风建设研究。通过学生工作例会(座谈会)、辅导员沙龙、学风建设月、学生工作课题立项等多种途径,深入开展学生学风建设调查研究活动,针对学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,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,增强工作的科学性、预见性和实效性。
23、不断完善学风建设的制度保证机制。要建立健全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、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。要加大开展学风建设的经费投入,确保学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。
二0一九年三月二十九日